全球知識產權大型服務機構
10年專注全球知識產權服務
- 全國24小時熱線:
- 400-1688-019
文章出處:常見問題 網責任編輯: 凱粵知識產權 閱讀量: 發(fā)表時間:2021-07-31
企業(yè)該申請專利嗎?凱粵在服務大家申請專利的過程中,其實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客戶,有些客戶在沒有申請專利之前,一直認為專利很高大上,所以經常都會來詢價,一時的心血來潮并不是真的想要申請專利,盡管申請專利只需要幾百塊錢,但也有企業(yè)抱著僥幸心理,認為申請了專利還更容易被抄襲,還是不申請好。今天凱粵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企業(yè)申請專利的四大誤區(qū)。
企業(yè)申請專利的四大誤區(qū)之誤區(qū)一:
如果自己申請了專利,競爭對手一定侵犯自己的專利權。
這個認識是錯誤的。侵不侵權是以產品(或技術)和專利的技術特征對比為前提的,只有自己專利的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征被競爭對手的產品(或技術)全面覆蓋時,才會構成競爭對手的產品(或技術)侵犯自己的專利權,而不是僅僅只是從產品(或技術)名稱和專利名稱是否相似或相近來判斷。例如,自己申請了一個專利名稱為“汽車”的專利,該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a、b、c三個技術特征,競爭對手生產的汽車并不一定侵犯自己的專利權。如果競爭對手生產的汽車具有a、b、c三個技術特征,則競爭對手生產的汽車侵犯自己的專利權;如果競爭對手生產的汽車只具有a、b,或a、c,或b、c,則競爭對手生產的汽車不會侵犯自己的專利權。
企業(yè)申請專利的四大誤區(qū)之誤區(qū)二:
自己申請了關于A產品(或技術)的專利,則自己生產的A產品(或使用的A技術)一定不會侵犯別人的專利權。
這個認識也是錯誤的。首先,自己申請了關于A產品(或技術)的專利,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自己生產的產品(或使用的技術)并不一定是按照自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方案來生產(或使用)的,則自己生產的A產品不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而有可能落入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,這種現象在化學組分發(fā)明專利方面尤為明顯。例如,自己申請了關于A產品的專利,該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A包括60~70%的a,10-20%的b,10~20%的c,但是在實際生產中,由于實際生產需要,不斷調整工藝,最終的A產品包括71%的a、23%的b,6%的c,則自己生產的A產品不落入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而有可能落入競爭對手的專利的保護范圍(例如,如果競爭對手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A包括65~75%的a,15~25%的b,0~10%的c)。
其次,即使自己申請了關于A產品(或技術)的專利,并且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自己生產的產品(或使用的技術)也是按照自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方案來生產(或使用)的,但是由于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小,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大,這樣自己的A產品既落入到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也落入到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,仍然侵犯競爭對手的專利權,這種現象在化學組分發(fā)明專利方面也尤為明顯。例如,如下圖所示:
大圈是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,小圈是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。如果自己生產了產品A,則既落入到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也落入到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,仍然侵犯競爭對手的專利權。當然,如果競爭對手也是生產的產品A,則競爭對手也侵犯自己的專利權,如此就會形成交叉侵權。如果競爭對手生產產品B,只落入到競爭對手專利的保護范圍,沒有落入到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則競爭對手不侵犯自己的專利權,不構成交叉侵權。
企業(yè)申請專利的四大誤區(qū)之誤區(qū)三:
自己申請了關于A產品(或技術)的專利,競爭對手在用專利起訴自己時,自己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專利和競爭對手“對著干”。
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。很多企業(yè)老板知道專利是武器,在他們的眼里,專利就像和刀、槍一樣,在別人“干”自己的時候,就可以直接拿起專利“干”別人。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(qū),導致很多企業(yè)老板以為申請了專利就萬事大吉了。在這里要強調的是,專利的確是武器,但是專利是自我保護的武器,是自衛(wèi)的武器,而非主動進攻的武器。怎么理解呢,也就是說,拿起專利“干”別人是有前提的,這個前提是別人的產品(或技術)落入到自己專利的保護范圍,侵犯了自己的專利權。如果競爭對手拿甲專利起訴了自己,自己如果要采用乙專利反訴,必須滿足的前提是,能夠收集到充足的證據證明競爭對手的產品(或技術)侵犯了自己的乙專利的專利權。如果競爭對手采用替代技術,繞開了自己的專利,或者自己的專利由于撰寫問題,保護范圍很小,對競爭對手抓不到侵權,是不能夠采用乙專利反訴的。
企業(yè)申請專利的四大誤區(qū)之誤區(qū)四:
在判斷是否侵權時,拿自己的專利和競爭對手的專利作對比。
這樣的認識也是錯誤的。首先,專利是法律文書,不是實實在在的產品或技術,專利記載的技術方案,和實際生產采用的技術方案并不一定一致。其次,判斷是否侵權,一定是一個產品(或技術)和一個專利來對比,也就是說,判斷侵權的對象,一個是產品(或技術),另一個是專利,專利和專利之間的對比,只能判斷可能互相影響新穎性或創(chuàng)造性。
凱粵提示:凱粵是一家有著十年知識產權保護經驗的專業(yè)公司,了解更多海內外商標注冊、海內外專利申請資訊,以及政府補貼項目申報的,可以關注凱粵知識產權網,或者是咨詢凱粵在線客服,我們的咨詢熱線電話為:13712887903,或者是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。